数据来源:香港证券交易所
香港市场成熟投资风格 在潜移默化影响A股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启动已满三周年:2014年11月17日,连接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场的沪港通机制开启;2016年12月5日,连接香港和深圳股票市场的深港通机制开通。
沪港通和深港通让投资者首次在不改变本地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方便快捷地直接参与对方市场。那么,互联互通机制运行三周年来,跨境交易情况如何?对两地市场、参与主体带来了哪些影响?日前,证券时报记者带着诸多问题采访了多家内地和香港证券公司人士,记录资本市场这段发展变迁,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潜移默化地影响A股
随着内地与香港两地投资者对互联互通机制的了解加深,沪港通与深港通成交稳步增长,为券商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灝介绍,从资金流与交易规模来看,沪、深股通资金流入平缓,仅累计净流入逾3300亿元,即使在2016年8月沪港通总额度取消后,北上资金也未见爆发性增长。但南下资金热情较高,累计净流入金额逾6000亿港元,成交额日益增加。近日,港股通成交额在香港主板市场占比达9%,南下资金已成香港市场重要资金来源。
中泰国际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卢逸安表示,目前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的数量占总基数的比重仍然偏低,根据一些公开数据显示,仅有0.5%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可见未来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与A股市场近几年相对低迷不同,港股处于牛市,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投资热情高涨,沪港通和深港通无疑成为内地券商满足客户跨境投资的渠道。
“由于能够参加港股通业务是内地中高层次的投资者,随着两地市场交流的持续,今年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业绩增长明确的蓝筹股受到市场追捧,这是港股通业务开展以来最重要的影响,并将持续很久。”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融证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经过三年的互联互通,香港市场的成熟投资风格在潜移默化地影响A股,目前A股逐渐走出蓝筹股溢价行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港股影响。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在沪港通之前,境外资金只能通过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以及三类合格机构投资内地股市或债市,对参与者资质以及操作的灵活性都有较大限制。
洪灝认为,沪港通是内地金融市场开放创新的先驱,未来可能推出的“新股通”、“沪伦通”等都是沪港通的延续,有望推动内地证券行业与国际接轨。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财富管理及股票衍生产品董事总经理杜劲松表示,互联互通机制对两地资本市场的战略意义是深远和持久的。从内地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来看,未来互联互通的广度和深度仍会扩大;从金融市场参与者来看,借助互联互通东风,中资金融机构已在香港投行市场各个产品线占据领导地位。
互联互通还有扩容潜力
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港股通三年以来累计成交33270亿港元,为港股市场带来了6375亿港元净资金流入,内地投资者利用港股通投资港股的持股金额较2016年底增长一倍以上。北向的沪股通和深股通成交也日渐活跃。
在洪灝看来,未来两地金融合作将继续深化。股票和债券现有的互联互通机制还有扩容潜力,“新股通”、“衍生品通”等产品创新也可以期待,两地资本市场将在各个领域互联互通的促进下共同壮大,同时两地金融合作的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不过,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互联互通机制在一些细节以及产品结构上仍有改进空间。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下的港股通业务中,汇率结算机制是新参与客户港股通业务遇到的普遍问题。后续交易过程中,客户对港交所的上市公司行为、分红扣税和新股申购参与等问题反映较为集中。
“由于港股与A股市场的部分交易机制不一致,投资者初期容易感到不适应,如港股无涨跌停板限制。其次,因为港股市场的特性,有部分港股流动性非常好,而部分港股流动性不足等。最后,投资者对于通过港股通投资,结算汇率计算成本价存在较大疑问,由于实际计算中沪港通与深港通的结算汇率不同,导致客户对成本价估算有较大疑问。”华宝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杜劲松表示,随着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内地投资者占比继续增加,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海外投资者能够充分利用香港市场成熟、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进行对冲,但目前内地投资者只能在沪港通、深港通项下买卖正股。
杜劲松建议,未来沪港通、深港通可以考虑增加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通、上市结构性产品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成熟、高效、灵活、具有良好监管基础的风险对冲工具。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