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间,一份特急文件让整个现金贷圈子的人都失眠了。这是一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
随后,趣店、拍拍贷、融360等公司股价纷纷下挫,趣店美股盘前大跌超过30%。
此前,有近20家现金贷或含现金贷产业链条的公司或宣布、或筹备赴美上市,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趣店上市之后,舆论一边倒,股价也是大起大落。
但争议背后却是真实的需求,从数据上来说,2017年1~10月P2P网贷短期现金贷业务总成交量约是2016年全年的5倍,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已超1万亿元。
但背后的问题更多,例如最受舆论关注的暴力催收,“把人逼到自杀才算两清”,以及用高利率掩盖高坏账的恶性循环等等。
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让他们说说现金贷的几宗罪。对于步步紧逼的监管政策,大头们也各执己见。有的认为必须得监管!也有的认为,如果是为了监管而监管必将后患无穷。不妨,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余丰慧 经济学家 经济金融评论家
金融监管政策遏制创新
为监管而监管后患无穷
现金贷确实在普惠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说大学生、个体商贩等人群,在过去国有金融体系里,想贷款根本贷不下来,即使能贷款还得折腾上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时间。
而现金贷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将金融普惠到更多的人群,但高利率是个大问题。这反过来说明,正规渠道金融在供给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要么是信息不畅通,要么是市场效率出现问题,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贷款需求没有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或者是国有现行体制下的金融,对这块需求根本就没有照顾到,才让现金贷的利率走高。
一般来说,36%的年利率甚至是100%的年利率,只出现在以往的过桥贷中,这种贷款用来解决一时的资金紧张。而现金贷是长时间的高利率,这是很多贷款者所承受不了的。
但是,如果现在行政手段对此过多干预的话,必然造成价格的扭曲。因为行政干预彻底切断了供给,那么仅剩下的一些贷款平台的高利贷性质永远不可能结束。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现金贷牌照价格已经被炒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如果停止审批牌照,那么审批制的恶果就会凸显。
所以,监管绝不能跑在创新前面。过度强调监管,“管”字当头,鼓励创新不足,金融创新调子不高,是出台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的最大缺陷与遗憾。
捉摸不定的金融监管才是最大风险。金融监管政策想出就出,随意出台,没有一个可预期的监管政策环境与稳定的监管政策预期,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的另一种不该有的风险。
要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让民间金融包括高利贷走向透明、阳光、公开的网上,无论从风险识别,还是风险监管控制,甚至对中国整个金融业都百利而无一害。
宋清辉 经济学家
加强持牌监管
是终结现金贷乱象的主要办法之一
各类现金贷平台覆盖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借款群体,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但畸高的借款利率、收费信息披露不明、诱导续贷等行为,让部分处在灰色地带赚取高额利润的现金贷公司备受质疑,让借贷者背上沉重负担。
现金贷暴露出三个巨大的风险:
①高得离谱的借款利率,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如趣店等一些现金贷公司整体上拉低了金融行业的道德水准;
②流动性风险。现金贷的本质是一种互联网次级贷款生意,其获得利润主要来源于一群消费水平超出了自身消费能力的低收入群体;
③政策上的风险。若任由现金贷野蛮生长,可能会对金融稳定进而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冲击。
近年来,中国各类从事P2P、众筹、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涌现。在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公司都借助打擦边球的形式开展各类业务,如平台自融、大额标的拆分、非直接银行存管等。
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一员,现金贷亦是乱象频发,畸高利率、暴力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不断。同时,还把各种名目的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等强加到借贷者身上,其综合年利率甚至高达600%,远远超过了国家对民间借贷年利率不超过36%的规定。
当前,市场上面有相当一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实际上并未获取支付牌照,但却仍旧提供信贷、支付服务和出售保险产品等消费金融产品,若监管方对此置之不理,无疑将会带来行业竞争问题以及金融稳定风险等严重问题。所以,加强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持牌监管势在必行,这也是终结现金贷乱象的主要办法之一。
一旦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持牌监管加强,一部分未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其消费金融之路可能会变成生死考验。但这却是行业合规发展的必然之路。
薛洪言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借贷的需求是永恒的
这个行业或许会一直处在风口之巅
现金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①借款人层面,主要的问题是畸高利率加重借款人负担、非法催收影响借款人人身财产安全且扰乱社会秩序、多头借贷大幅提高借款人杠杆率等;
②金融体系安全性层面,主要的问题是资金来源渠道有待规范、业务发展缺乏实质杠杆率监管、潜在不良风险突出、风险可能经由助贷模式转移至持牌机构等等。
从风险的潜在影响看,行业层面的影响和问题更为严峻,也成为监管层加强监管与整顿的触发点。
当前现金贷行业被广为诟病的一些问题,对于持牌机构,监管已经做了相对完备的规定,相当多的现金贷平台没有放贷资质,不受监管约束,上述问题才会显现并愈演愈烈。
在我看来,可参照P2P整改方式,先出台整体的框架性监管文件(如互联网版的放贷人条例),明确利率、催收、资金来源、杠杆率、拨备甚至监管备案等政策要求,然后在特定期限内进行集中整改,整改结束后,不合规的再行关停。
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政策的灵活性。考虑到现金贷业务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借款人本身的高风险特征,在限定条件下应该包容特定业务品种的高利率定价模式,一刀切的政策必要性并不大。
借贷的需求是永恒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普惠借款都是难题。所以,这个行业,或许会一直处在风口之巅。从这个角度看,现金贷并非下一个P2P。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