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聚焦

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张

  一条有关“论文造假”的新闻“火”了。德国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近日发布消息称,在2012年至2016年间,有107篇刊登在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肿瘤生理学》上的论文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因这批论文的作者大部分是临床医生,除了批评当事人学术不端“令人痛心”之外,许多网友批评国内医生评价晋升体系,“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

  “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

  “同行评审”是国际流行的期刊审查程序,即把一篇学术著作交由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加以评审。几乎所有知名期刊都采用“同行评审”的方式来确保论文的质量。在一些期刊,评审专家可以由作者本人推荐。

  根据斯普林格出版社的说法,这些论文存在的主要造假问题是虚构审稿人和审稿意见。具体的造假做法是: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审稿专家”,或者假冒真实的专家,并提供虚假的、由造假者控制使用的“评审专家的邮件地址”。等到出版机构把这些论文发送到虚假的邮件地址后,造假者自行撰写出“审稿意见”,促使该论文得以发表。

  委托中介润色论文成惯例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梁宗辉认为,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用英文写论文并非易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润色论文”的中介机构。一些作者不熟悉国外出版机构、不善于与国外网站联系沟通,委托中介机构投稿就成为一种选择。而中介机构借此开始出现虚构、假冒评审专家的现象。

  问题

  人家成主任医师,你还是“千年主治”

  一些临床医生反映,国内将发表论文尤其是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论文作为博士毕业、医生晋升、课题结题的主要考核指标。

  “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杭州某三甲医院泌尿科医生王浅(化名)介绍说,目前的评升制度对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医术不精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得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临床医生每天加班加点治病救人,没有多少时间搞学术,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浅认为,临床为重,科研为辅才是正道。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申请课题、评选院士,均以论文为最重要的硬杠杠和标准。“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医师,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王浅说。

  北京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大夫说,发表论文是评职称的硬指标,医术水平的高低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了,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为论文而论文上了,有时难免困惑,大夫到底啥才是主业。

  破题

  破除“唯论文定人才”迫在眉睫

  近年来,类似的撤稿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既有造假者个人“学术不端”,又有论文造假“产业链”推波助澜,深究下去则暴露出人才评价体系中“唯论文定人才”的积弊。因此,解决之道离不开两手抓:要继续提高失信违规成本,严肃查处“学术不端”的各类责任主体;更重要的则是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专业人才评价不再抱持“唯论文定人才”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