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增加3.6年的教育(相当于再上一个大学本科)或能降低个体三分之一患心脏病的风险,这种疾病风险降低的程度与短期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所产生的效果类似。
冠心病是因为心脏补给养分的血管中斑块的堆积而引发的一种心脏病,随着时间延续,斑块的积累会引发血管的堵塞,从而就会明显降低心脏中氧气的供给,进而引起心脏病发作,冠心病就是澳大利亚人群死亡的一种常见心脏病。
此前研究人员发现,教育和个体机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而且很有限的证据表明,教育会引发很多健康效益,而且这并不是通过联想所联系起来的,教育带来的实际效益可能来自于教育和心脏病风险相关的许多变量,比如个人的社会经济状态。
我们如何建立因果关联?
为了阐明暴露于A会引发结果B,研究人员从传统上依赖于随机对照试验,在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接受暴露A组研究对象和不接受暴露A的研究对象(安慰机组)。随机化的过程能够确保在试验开始阶段研究对象在所有的变量中都平均相当(除了暴露变量外),当试验结束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的出现就归咎于暴露所产生的效应。
但由于一部分群体教育首先所引发的明显的道德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随机试验是不可行的;于是研究人员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利用了从父母遗传给后代的基因的随机传播规律,来模拟随机对照试验。在一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员对50多万名男性和女性进行研究发现,超过160个遗传突变都被和个体接受教育的年限有直接关系,但研究人员并不确定这些基因如何帮助预测个体所接受教育的时间,但他们知道携带这些基因的个体从平均水平上而言会接受更多的教育。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将参与者随机分为接受高等教育研究组和低水平教育研究组,这些参与者在其它变量上都是相等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这些参与者在患冠心病风险上的差异或许就直接归咎于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效应。
拥有和来自父母长期教育相关的更多的遗传突变的个体或许并不太会患心脏病,研究人员观察发现,接受教育的时间的增加实际上会明显降低个体患心脏病的风险。
教育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
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或许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的时间来实现,而这似乎是通过个体选择较好的生活方式来介导的,即少吸烟、健康饮食选择以及较低的机体胆固醇水平。当然研究中或许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和受教育程度相关的基因或许也和其它机体特性直接相关,比如自律性,这或许对机体的其它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吸烟和饮食方式等;因此不同研究群体之间心脏病的风险差异或许取决于其中一个变量的影响,而并不是教育所产生的效应。
如果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能够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那么这种效应似乎同研究中所使用的不同基因所产生的效应类似,然而,除了教育之外,其它变量似乎也同这种关联存在一定关系,而教育对心脏病发病风险的明显效应或许在研究人员所研究的不同基因中表现并不相同。
随着研究人员在所有基因中进行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和心脏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一种相对一致的效应,而相应的研究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而且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证实。更重要的是,此前研究人员进行的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和类实验法(quasi-experiments)也支持了上述结论。
这项研究可能并没有足够的分量来及时呼吁延长政府所授权的延长学生们接受教育的年限,但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证实了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或许能够明显降低个体患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同时还能促进个体后期更加健康的生活。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乳头肌功能不全 动脉栓塞
相关检查: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推荐用药:血塞通泡腾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详细]
¥59购药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
推荐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预约挂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预约挂号
推荐医生:吴永健 主任医师朱文青 主任医师马坚 主任医师
席东泽
向我提问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