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根据纲要,到2030年,北京市基层诊疗人次将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要达到5人。同时,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7%以内。
人均期望寿命将超83.4岁
昨日,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纲要包括28项,涉及全市40余个部门。纲要重点工作领域分别为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包括重点开展五大健康促进行动,即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无烟环境推进行动和重大疾病防控行动。同时,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无烟环境推进行动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点工作。
到2030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将超过8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达到3.0%。以内、4.0%。以内和8/10万以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本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8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低于18%。本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
学生视力不良控制六成以内
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40%以上,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8.5克和33克以内。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5%以上,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持续下降。
在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人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到202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60%以内,肥胖检出率控制在21%以内。到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肥胖检出率控制在19%以内。
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25%以上。此外,全市市民体质达标率要超过97%。
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7%以内
到2020年,市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覆盖率达到100%,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管理率达到80%,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重大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0.5%左右。
到2030年,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管理率达到85%,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9.9%。全市要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全覆盖。
此外,在心理健康方面,到2030年,85%以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开设临床心理相关科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率高于7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5%以上。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5%。同时,全市范围内要构建专业戒烟门诊、戒烟热线、临床简短戒烟干预三位一体、具有北京特色的戒烟服务体系,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7%以内。
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40张以上
本市将推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一体化服务模式,不断扩大覆盖孕产妇健康服务的公共卫生项目范围,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逐步实现建档孕妇免费筛查全覆盖。
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低于11/10万。到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到202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全覆盖。到203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
此外,到2030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保持70%的水平,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为失能老人服务的护养型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70%以上,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基层诊疗不低于65%
到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8人。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0%,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人。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结合本市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逐步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纳入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并与医保等政策做好衔接。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和应急供应机制,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
常见症状:头晕 视力障碍
并发症状:视网膜病变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关检查:检眼镜检查法 高钠试验
推荐用药:奥美沙坦酯片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详细]
¥0购药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
推荐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预约挂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预约挂号
推荐医生:吴永健 主任医师朱文青 主任医师马坚 主任医师
候爱巧
向我提问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